首页 资讯 正文

慈利县二坊坪镇:从建档立卡户到“农机达人”的奋斗路

体育正文 238 0

慈利县二坊坪镇:从建档立卡户到“农机达人”的奋斗路

慈利县二坊坪镇:从建档立卡户到“农机达人”的奋斗路

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段亚其 张家界报道(bàodào) "多亏了村上(cūnshàng)干部一遍遍上门讲政策,让(ràng)我这条'旱路'走出了‘水花’!“站在自家新盖的二层(èrcéng)小楼前,慈利县二坊坪镇景龙桥村24组的杨叔指着院里擦拭得锃亮的农机(nóngjī)设备,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。这实实在在的变化,正是村里一次次耐心宣讲结出的甜果。 2014年,这个六口之家(liùkǒuzhījiā)被纳入建档立卡户时,杨立华整宿睡不着觉。父母年过(guò)七旬需常年有人照顾,两个儿子读书也正是需要开销的时候,全家守着几亩薄田,秋收(qiūshōu)时连请收割机的钱都凑不齐。作为党员的他虽想创业,却苦于没有门路(ménlù)。 转机出现在(zài)2015年春天,景龙桥村村书记在专门的政策(zhèngcè)宣讲会上,特意把一本《惠农政策汇编》递到(dìdào)杨立华手中。“老杨你看,建档立卡户能申请三年免息贷款,最高五万块呢!”红笔圈出的政策条文,让杨立华眼睛发亮。正是这次宣讲带来的‘致富经’,点燃(diǎnrán)了他的希望。连续几天(jǐtiān)早出晚归待在村部,杨叔把农机购置补贴、作业服务免税等政策摸得门儿清。他算过细账,村里留守老人多(duō),代耕服务缺口大。拿着五万元贴息贷款(tiēxīdàikuǎn),他咬牙买下了二手旋耕机和收割机。 第一(dìyī)单生意是帮李大爷翻耕撂荒地,当(dāng)看到生锈的犁头在轰鸣声中翻出油亮的黑土时,老人颤抖着掏出皱巴巴的钞票:“小杨啊,往后我这两亩田就托付给你了!”如今,杨立华的代耕服务开展(kāizhǎn)得如火如荼(rúhuǒrútú),服务范围覆盖周边三个村组。 站(zhàn)在村部宣传栏前,杨叔指着自己的(de)事例展板对乡亲们说(shuō):“咱村的宣讲会(xuānjiǎnghuì)真管用!要不是村干部把政策掰开揉碎讲明白,哪能摸到这些门道?党的政策是活水,咱们要当会(dānghuì)挖渠的人。只要肯学肯干,黄土里也(yě)能刨出金疙瘩!”阳光下,他胸前的党员徽章和农机金属外壳同时闪着光,映照着这个新时代农民坚实的奋斗足迹,也映照着惠民政策通过村宣讲落地生根、惠及百姓的生动实践。
慈利县二坊坪镇:从建档立卡户到“农机达人”的奋斗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